要点
10月24日靴子落地,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增国债以及预算调整的决议,将于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
增扩赤字,增发国债,终在年内落地,超过我们团队之前判断。
1万亿增发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方式安排给地方,2023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三个“刻意”设定,说明这次增扩赤字具有标志性意义。
历史上增扩赤字的年份只发生在1998年至2000年。当年增扩赤字不仅因为当年经济承受着内外部双重冲击——外有亚洲金融危机,内有98年洪涝灾害;更重要的是,当年财政工具没有太多选择——政策性金融工具、商业银行信贷、城投融资,当时启用均存约束。增扩赤字,增发国债,是当年难以绕开的工具选择。
(一)当下财政工具箱非常丰富,理论上财政扩张不必然选择增发国债,毕竟增发国债面临较多约束,例如需人大审核,并设投向规定,使用起来灵活度有限,并非应急之用的完美工具。
(二)四季度已是财年收官时期,历史上较少年份会选择在财年收官时期发布财政新工具,尤其是突破赤字,增发国债。
(三)这次国债发行按照特别国债管理,然而又纳入赤字预算,这一点非常特殊。要知道过往常见情形为特殊国债不纳入赤字,例如2007年,又例如2020年。说明这次国债发行,本可以在特别国债口径之下,不扩张赤字。然而这次增发国债,刻意扩大赤字,说明突破赤字率是当前财政的主动选择。
刻意选择特殊时点(财年收官之际),刻意选择特殊财政工具(增发特别国债),并刻意突破赤字率,可以说财政意图非常明确——释放强烈信号,预示未来或将见到常规的或者非常规的积极政策,稳定全社会信心。
正因如此,我们强调,相较这次国债发行规模几何、用向哪里、撬动多少GDP,更重要的是这次增扩赤字带来的信号意义。
这次“刻意”增扩赤字,或预示着两个重要的财政运行方向。
当前地方政府困囿于地方债务约束,土地出让金下台阶大趋势下,地方政府杠杆空间受限。我们注意到这次增发国债用途不同寻常:
(1)“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给地方”。(2)“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了债务结构”。
国债对应中央部门加杠杆,这次国债增发,最终形成的格局是杠杆加在中央,支出却落在地方,中央撬动整体政府杠杆。这一点与以往形成鲜明对比。
地方化债浪潮已来,化债本质逻辑是债务重定价过程中,完成风险转移并化解,并伴随一轮权责重塑。这也意味着,本轮化债还将伴随着深刻的财政运行框架变革。结合这次“刻意”的增扩赤字,我们似乎能够窥见未来财政运行框架的两大变革趋势。
方向之一,未来财政运行,中央政府权重提高。
方向之二,未来财政运行,政府的支出和债务结构中央地结构重塑。
本轮增扩赤字,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鉴于这次增扩赤字,政策刻意释放积极信号,股票、商品和汇率,预计将给与积极的反应,债券市场影响则较为复杂。
增扩赤字推高四季度利率债供给,短期内加大资金面压力,加上增扩赤字释放较为浓烈的关注经济的政策信号,债券市场表现有待观察。
但另一方面货币后续如何配合,资金面紧张态势何时缓解,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历史上特别国债曾采用非常规方式,对央行特定发行,货币流动性配合程度或是未来债市利率波动幅度的关键变量。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国内经济走向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