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校“竹科技”赋能产业:一根竹子“长”成大产业

    科技前沿 智能库 2023-07-20 92185 次浏览

      中新网杭州9月17日电(谢盼盼 陈胜伟)一根竹子赋能产业发展的故事,在浙江农林大学的校园里流传已久。

      中国盛产竹子,但也曾因为缺乏技术,竹农守着竹林难致富。从20世纪末开始,浙江农林大学发挥科技优势,精准服务浙江竹产业发展,把“科技竹”种到了安徽、福建、江西、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地,用科技赋能竹产业,助力越来越多的山区群众走上了绿色的共同富裕路。

      1980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浙江农林大学设立了全国首个竹类专门化专业方向,并在20世纪90年代,组建了竹类研究所,开始针对竹子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

      浙江农林大学的竹子专家团队,先后研发了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揭示了毛竹笋芽萌发规律,发展了笋竹林高效经营理论,提出了一整套毛竹笋竹林丰产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

      当年,在浙江省遂昌县1.56万亩的毛竹冬笋定向培育试验点,冬笋产量平均每亩达到357公斤,为全国最高。

      在杭州临安,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的首席专家方伟教授,从1990年就开始帮助临安区五马村村民蒋长富掌握雷竹提早出笋技术。当雷竹林发生虫害,方伟教授给出竹腔注射方法,施用后很快控制了虫害。如今,蒋长富真正靠雷竹发家致富,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传授经验,并被评为全国劳模,人称“雷竹王”。

      在湖州安吉,浙江农林大学从1998年开始支持当地建设毛竹现代科技园,不仅建成竹类研究所实验中心,还针对竹林复合经营、笋用林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开展生产技术实验和推广,定期指导竹农实施定向分类经营、开展技术培训……安吉的竹产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企业数量多达1300余家、总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竹质结构材、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等5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走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前列。

      为了让更多竹农更好地应对灾害天气、减少损失,浙江农林大学高培军等专家针对性地编写了《竹林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减灾技术》等各类科普手册,指导农民学习相应的减灾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的专家们,已经先后在浙江各地开展各类培训数以万计,辐射推广面积超过百万亩,累计新增效益近百亿元,同时还培养一批“行走于田间地头,服务于乡村群众”的竹乡土专家团队。

      “四川是产竹大省。作为竹产业研究专家,我们不仅要把竹子种在浙江大地上,也要把‘科技竹’远嫁到西部去,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一谈起竹产业团队连续多年在四川各地开展科技服务的情况,方伟如数家珍。

      地处长江干流起点的四川省宜宾市,竹资源富集,是全球最适合竹类生长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十大竹资源富集区之一。如何由竹资源大市向竹经济强市转变,科技支撑必然不能缺位。2018年4月,宜宾与浙江农林大学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由该校派出竹林经营与利用专家方伟、竹资源利用专家余学军、竹林培育专家桂仁意到宜宾挂职,带领团队服务宜宾竹产业发展。

      从2018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竹产业团队先后30余次组织专家团队到宜宾开展合作与服务,围绕竹种资源高效繁育、蜀南竹海楠竹林生态高效培育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开展广泛调研,为宜宾竹产业发展把脉。团队先后与宜宾市各级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指导开展春季移竹造林、笋竹高效利用和安全加工生产等技术服务,就当地组培室种苗繁育与管理工作对当地技术人员开展培训。

      在竹子团队技术指导下,当地研发了结合浓香型白酒工艺的蒸馏竹酒,竹酒推出一年,销售额就达1200万元。在竹子团队专家的建议和助力下,当地还大力发展竹纤维、竹浆纸、竹食品、竹文旅等优势特色竹产业门类,积极助力当地推进“以竹代塑”,引领竹产业发展风向。如今宜宾竹资源生态效益正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效益。

      “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重视与宜宾的科技合作。团队对宜宾市竹产业开展了多次调研,提出了建设‘中华竹都’等建议。”2022年荣获首批宜宾人才特别贡献奖的方伟教授说,在浙江农林大学的科技助力下,宜宾创建了四川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4个,2022年竹产业综合产值353.5亿元,较2017年增长396.5%。

      利用科技助力竹产业发展,也成为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助力当地共同富裕的“精准模式”。除了把“科技竹”种到宜宾,竹产业团队还积极对接西南地区竹产业发展,把“科技竹”种在绿水青山间,种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重庆市忠县也是浙江农林大学竹产业团队重点服务单位之一。自2014年以来,方伟、桂仁意、余学军、林新春等教授持续帮扶当地竹产业发展,对竹子培育、竹产业发展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并提出了全新的竹产业发展思路。如今,忠县竹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构建了从引种栽培到竹产品加工销售,再到竹生态乡村旅游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以鲜笋、笋干、环保餐具餐盒、竹炭为主的竹产品系列,并注册了“巴扎营”“皇瑞”“忠州三宝”等商标。

      通过发挥优势、精准服务竹产业,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以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屡获国家科技大奖,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先后落户学校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人才培养能力明显增强,获全国唯一竹资源与高效利用特殊需要博士培养项目,博士点增加至6个,学校成为双省部共建高校、入选省重点建设高校……这其中,也离不开竹子团队的努力和付出。

    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在开展科技服务。 浙江农林大学供图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朱斌表示,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农林类重点建设高校,今后,浙江农林大学将继续激发科技人员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动性,用最新科技成果服务现代农林业发展,主动为浙江省竹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出谋划策,为全国竹产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农林智慧。(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