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法学泰斗江平仙逝 生前特设“江奖”鼓励学子

    科技前沿 智能库 2024-01-09 83138 次浏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欣 北京报道

    12月19日,法学界泰斗、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江平在北京仙逝,享年94岁。

    2000年,江平法学基金成立,为奖励在民商法学习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江平法学基金还特设“江平民商法奖学金”(下称“江奖”)。2019年,中信信托作为受托人成立“中信信托2019江平法学教育慈善信托”,为国内第一支专项支持法学教育的慈善信托。

    斯人已逝,但江平留下的“江奖”却已举办了24届,并将其法学精神持续传承下去。

    九十余载沉浮与枯荣

    江平一生波澜壮阔,历经九十余载浮沉,其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2010年,江平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一书出版。有读者称:“能看到这样一部口述史,对于了解我国许多法律的出台,理解社会发展的变化,甚至于理解当年和现在的诸多争论,都大有裨益。”

    江平原名江伟琏,祖籍浙江宁波,1930年出生于大连,家中排行老五。1937年江平父亲带着全家人迁至北京,江平在英国教会学校崇德中学读书,并被保送到燕京大学新闻专业。入学不久,他就因加入反抗国民党政权的青年组织而被迫辍学。1949年之后,他参加了北平市团委筹委会的工作。为了工作便利,他改名“江平”。

    1951年,江平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转机,被公派去苏联留学,所学科目为法律,而当时的想学新闻的他对法律一无所知。苏联的大学要读五年,加上俄语,一共六年。但江平生性好强,加上有语言底子,提前一年(1956年)毕业归国。

    1957年,政治气候发生变化,27岁的江平被划为“右派”,并与新婚一个月的妻子离婚。同一年,他被派到北京郊区参加劳动,因抬钢管过铁路没听到声音被火车撞,江平断了一条腿。他表示,“这件事对我一辈子的影响太大了。不过,嘿,历史是不能假设……历史就是各种不同的因果形成的锁链。”

    从这一年开始,江平度过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人生低谷期。江平表示:“能挺过来,无非就是两个东西在支撑着:从大的方面说,我们国家确实多灾多难,我觉得自己还是应该为国家做一点什么,让它好起来。从个人来说,自强不息,不能成为弱者。”

    94岁法学泰斗江平仙逝 生前特设“江奖”鼓励学子

    1978年下半年,江平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转机――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决定复校。当时太多人荒废学业,但江平因为一上来就能讲《罗马法》和《西方国家民商法》两门课,成为复校后难得的人才。自此,他的人生与中国政法大学结缘,如江平所言:“我回来就到了北京政法学院,一辈子就在那儿了。”

    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江平被提拔为副校长,主要精力都用在培养学生上面。1988年,江平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及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并出任中国政法大学的校长。1989年,江平卸任校长一职,回归普通教授身份,但却被誉为“中国政法大学永远的校长”。1988年至1992年,江平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2001年10月12日,江平被授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称号。

    值得注意的是,江平参与了我国多起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人大启动《民法通则》起草工作,江平是四名顾问之一。在中国法制史上,《民法通则》的起草具有开创性意义,发挥了统领民法的作用。

    2023年4月,第23届“江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召开。据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学院商法研究所所长、江平法学基金会秘书长王涌表示,江平去年夏天因发烧在医院治疗一个月,虽然平稳度过了冬天新冠疫情,但体力明显不如以往,更加依赖轮椅。但他还是出席了颁奖典礼并发表了二十分钟的演讲。而这也是江平最后一次出席“江奖”典礼。

    他人眼中的江平

    著名法学家、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王泽鉴表示,我们(指王和江平)在一起的时候,他常常叫我“泽鉴”、“王教授”这些不同的称呼。有一次,他说,“泽鉴啊,与其说我是个法学家,还不如说我是个教育家。”这当然是江平教授的自谦了。毫无疑问,江平教授对中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制度的发展,都做出了很高的贡献,尤其在民法、商法这些领域。而且我最佩服的一点,是江平教授有一种异乎常人的宏观思维。不管是民法、商法还是整个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江平教授都有独到而清晰的分析。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王泽鉴认为,江平教授总有超乎一般法学家的宏观视野和前瞻性的看法。“一般的法学家都是专注在某个领域内做研究。而江平教授总是用宏观的视野向前看,并提出独特的架构和理念。”王泽鉴称。

    12月19日,中国政法大学信托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廉慧告诉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眼中的江平。

    他说道:“2000年读博士的时候,江老师、杨振山老师、方流芳老师是当时的三大博导,三位老师经常一起上课,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记得我在课堂上为了说明某个观点给大家讲童话《绿野仙踪》,没有一个老师说:‘太荒唐了你,不要说了’之类的话,印象中老师们都是鼓励的眼神。”

    赵廉慧称:“留校后,一次信托法相关的活动要他去邀请江老师,经验不足忘记老师的不便,打了一辆狭窄的出租车。江老师笑呵呵地说我坐副驾驶吧,前面宽敞一些。一路上,江老师和我畅聊信托法,多有鼓励和赞许,让我忘记了办事不周的尴尬。2017年,我想在学校设立中国政法大学信托法研究中心,去老师家征求意见,他极力支持,并当即为申请中的信托法研究中心题词:‘把信托制度纳入中国经济生活中任重道远,既需要实践的探索,更需要理论上的创新。江平,2017年12月23日’。”

    江平法学基金特设“江奖”鼓励学子

    2000年,江平法学基金成立,其以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王泽鉴教授以及其他团体和人士的捐赠而设立,旨在奖励优秀学生、扶持学术发展的法学基金。最令法学界关注的是,江平法学基金还特设“江奖”,以奖励在民商法学习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

    在大陆法学界,“江奖”的地位可谓政法界的“诺贝尔奖”。目前,“江奖”的评选范围已经拓展到国内的十大法学院,包括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王涌在《江平奖学金的力量中》表示,江平民商法奖学金享有极高的声誉的原因,一方面是江平老师德高望重,另一方面是奖学金的评选机制的独特和严格。江奖采取三轮竞争制,笔试――作文――口试,力图选出最优秀的学子。

    据王涌在2014年介绍,江平法学基金的募捐基本上是私募形式。在2000年设立之时,是以邮件形式向法大的校友募集的,并没有在报刊上公开登载募捐广告。

    2019年,在北京市民政局的指导下,中信信托作为受托人成立“中信信托2019江平法学教育慈善信托”。该慈善信托作为国内第一支专项支持法学教育的慈善信托,对促进民商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水平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据了解,该慈善信托成立规模209万元,资金一部分来自于中信信托管理的其他信托的收益溢增,经委托人认可投入信托计划,一部分来自中信信托固有的慈善捐赠以及来自于几位自然人的捐赠。

    中信信托方面在该慈善信托成立时曾表示,该慈善信托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永续性,项目在募集到一定金额后,本金不发生变化,通过投资收益覆盖奖学金的支出需求。二是广覆盖,目前纳入受益人范围的有政法大学、清华、浙大、北大、武大等法学院的学生,未来范围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三是开放性,该慈善信托未来资助的方向,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学者。

    江平曾称,上述慈善信托设置了双监察人,发挥了信托之于其他慈善组织的比较优势,用更加扁平高效的方式,可持续地鼓励和支持民商法领域的学生学者,推进民商事立法和司法的科学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