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将超过50%,与此同时,OLED在笔电、平板、电视等中大尺寸领域的应用普及率却还不到3%。不过,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有望快速改观,中尺寸OLED正成为面板厂商纷纷竞逐的新热点。
近日,维信诺宣布,其ViP AMOLED量产项目首片模组成功点亮,并称该技术可覆盖从穿戴到电视的全尺寸应用。本月初,TCL华星确认,公司的印刷OLED将在明年量产。而在上月底,京东方宣布,拟于成都投建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主攻中尺寸OLED IT产品。
受访的产业人士告诉记者,高世代产线对于切割中大尺寸OLED产品而言具备更好的经济性,当OLED向更大尺寸和更高世代产线突破时,各面板厂商的技术突破方向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从行业机构的预测来看,全球OLED平板渗透率将从今年的约1.4%迅速提升至明年的5.7%,OLED在笔电领域的渗透率也将在未来5年升至两成以上。
突破第6代OLED产线瓶颈
近日,维信诺宣布,其ViP AMOLED量产项目首片模组成功点亮,标志着ViP技术量产工艺全线跑通,完成了向大规模量产的关键一跃。
今年5月,维信诺全球首发ViP技术,并展示了基于ViP技术的柔性AMOLED中尺寸双向动态弯折创新终端。维信诺首席品牌官杨淑娟向记者提供的信息显示,ViP技术具有无FMM(精细金属掩膜版)、独立像素、高精度的特点,能够提高AMOLED有效发光面积和像素密度并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和亮度,充分释放AMOLED清晰度、色彩表现、均一度等优势。
其中最核心的是无FMM,杨淑娟介绍说,目前OLED量产的主流方法是真空蒸镀,FMM作为用于OLED核心蒸镀制程的核心消耗性材料,直接决定了AMOLED显示屏的分辨率、显示效果、生产良率。“FMM是中小尺寸柔性OLED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形成高分辨率像素的必备零部件,为避免FMM在蒸镀期间变形,6代产线几乎是FMM的极限尺寸。”这意味着,受FMM限制,蒸镀工艺下的OLED要想向高世代产线跃迁有一定难度。
“自ViP技术发布以来,公司围绕技术精进、专利布局、客户开拓三个维度并行,快速推进。” 杨淑娟表示,技术精进方面,公司利用内部开发平台迭代升级,在现有产线开展技术前置验证,缩短开发时间;同时,进行量产工艺优化,为规模量产打好基础。
专利布局方面,维信诺在ViP技术布局上已覆盖13个技术领域,累计布局专利500余件,围绕像素定义层、隔断结构、独立封装、辅助阴极等关键要素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布局,形成多个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组合。客户开拓方面,维信诺已与海内外、多领域客户建立技术交流,且已与多家终端客户建立了量产合作关系,共同定义基于ViP的未来终端产品。
为何维信诺对ViP技术如此执着,并宣称该技术将加速AMOLED向AMOLED+进发,重塑显示行业新格局?一个重要原因是,该技术可使AMOLED实现全尺寸应用覆盖。
“AMOLED在智能穿戴、智能手机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主流,目前在快速向中大尺寸应用渗透,进入AMOLED+时代。”杨淑娟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说,ViP技术是AMOLED产业应用扩展的重要切入点,并将其技术特点概括为“大小通吃、刚柔并济”。
具体来看,性能方面,ViP AMOLED能满足车载对高亮度、长寿命、可异形的需求,以及笔电产品对低功耗、轻薄化等高性能需求;应用方面,ViP AMOLED可覆盖从穿戴到电视的全产品尺寸应用领域。“ViP技术大大降低终端定制AMOLED屏的起订门槛,使AMOLED具备向智能家居等领域渗透的条件,将为AMOLED带来新的市场增量。”杨淑娟说道。
记者注意到,在近期的机构调研中,维信诺也提到,公司将以头部客户中高端机型OLED显示产品为重点方向,加强与核心品牌客户的深度合作;拓宽与品牌客户的合作范围,从智能穿戴、智能手机提升至中尺寸的笔电领域,加速量产推进。
多种技术路线齐头并进
事实上,目前主流厂商都已纷纷瞄准中尺寸OLED这块蛋糕。“当前OLED面板已逐渐成为智能手机面板的‘标配’,并逐渐加速在平板、笔电等中尺寸应用中的渗透,其应用场景和市场边界正不断拓展。”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向记者说道。
上月底,京东方宣布拟与成都高新区指定的投资平台投资建设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30亿元,建设周期约34个月,设计产能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2290mm×2620mm),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高端触控显示屏,主攻中尺寸OLED IT产品。
京东方称,公司建设全球首批高世代AMOLED半导体显示生产线,有望同步国际同业所推出产品,抢占高世代AMOLED显示“蓝海”的战略机遇。同时,公司联合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共同推进中尺寸IT类产品向OLED屏的升级换代,开拓中尺寸OLED屏幕产品的广阔市场。
这里提到的“国际同业”毫无疑问是指三星显示,后者已宣布,将投资4.1万亿韩元(约226亿元人民币)升级生产线,该产线产品用于平板、笔电和其他IT设备的OLED面板,计划于2026年量产,届时将成为全球首条8.6代用于IT设备的OLED产线。
针对京东方的最新投资动向,群智咨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产线为国内首条高世代OLED面板产线,建成后将带动OLED成本下降、技术能力提升和优化;有望推动中国显示产业向更先进、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升级,对产业技术水平、市场份额和国际竞争力均产生积极影响。
记者注意到,在近期的机构调研中,京东方也强调说,在TPC(平板)、Notebook(笔电)领域,随着第8.6代AMOLED生产线产能的逐步释放,OLED产品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成为高端产品的重要选择。
为何业内越来越多地关注8.6代OLED产线?一位产业人士告诉记者,现有主流6代OLED产线更适合生产智能穿戴、智能手机屏幕,中大尺寸OLED产品基本都需要8.5+代以上产线来生产,高世代产线对于切割中大尺寸产品而言具备更好的经济性。
虽然各家厂商均聚焦于中尺寸OLED,但在技术路线选择上还是有明显差异。本月初,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CEO赵军对外透露,公司已完成印刷OLED设备搬入,印刷OLED产品产业化将以此为起点加快推进,公司目标是明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出货,而印刷OLED量产的第一批产品将以IT产品和医疗专显等中尺寸产品为主。
“在OLED向更大尺寸和更高世代线的方向突破时,各家面板厂商的技术突破方向有所不同。京东方拟投建的新产线是沿用6代线已较为成熟的背板技术,维信诺采用无FMM光刻技术,TCL华星选择了印刷显示技术来拓展中尺寸OLED市场。”上述产业人士说道。
中尺寸OLED渗透率有望倍增
虽然中尺寸OLED应用处于爆发前夜,但今年的数据却并不乐观。据预测,2023年OLED笔电面板出货自上市以来首次下滑,预计出货量仅约360万片,市场渗透率约1.9%,这主要是受到后疫情时代需求退温影响,OLED面板需求走弱。不过,受访人士也看到,由于品牌参与度和产品丰富度逐渐提升,可变刷新率、折叠屏等多元化的OLED产品正百花齐放。
“从中长期看,随着三星、京东方相继宣布建立G8.x高世代OLED产线,LG显示亦有相应高世代OLED产线规划,OLED IT供应能力正呈倍数级增长趋势。”上述分析人士称,IT应用上,OLED供应多元化,产品性能和成本日益改善,推动笔电终端品牌加速布局OLED产品。
群智咨询向记者提供的预测显示,OLED笔电将由高端产品线逐渐下沉到主流产品线。同时,随着G8.x集中在2026―2027年量产,OLED笔电出货规模将迎来高速发展,预计2028年OLED笔电的市场出货渗透率将达21.5%。
OLED在平板领域的提升更为迅速,2023年全球OLED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预计约为350万片,市场渗透率约1.4%。群智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随着2024年苹果iPad Pro切换至OLED面板,以及三星、华为、荣耀等品牌高端产品线布局OLED技术,将引发自上而下的技术迭代潮流,预计2024年全球OLED平板电脑面板出货占比将迅速提升至5.7%。
同时,得益于折叠手机的技术积累,未来折叠平板电脑产品预计也有望快速问世。“OLED平板电脑面板市场的增长将加速OLED技术的创新,预计2028年全球OLED平板电脑面板出货占比将达到17.9%。”
事实上,今年9月底,华为就曾发布业内首款搭载柔性OLED屏幕的平板――华为13.2英寸MatePad Pro,也是全球最轻薄的大尺寸平板。记者从产业链获悉,京东方和维信诺供货了这款华为平板的柔性OLED屏幕,而这两家厂商也是华为Mate 60系列的屏幕提供商。
从其他下游厂商需求来看,苹果公司除了计划2024年将AMOLED导入iPad Pro以外,还计划于2026年将AMOLED导入MacBook Pro产品;奥迪则计划2027年到2030年采用270万片OLED作为车载显示屏。
显示行业研究公司DSCC预测,到2026年,OLED在高端IT市场的出货量将增至4400万片,年复合增长率51%,将占据75%高端IT市场份额。届时,OLED平板电脑面板年营收将超20亿美元,预计OLED平板电脑屏幕的出货量、营收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约为49%和46%。
在上述产业人士看来,对国内厂商而言,推动OLED面板在中尺寸领域应用有多项优势,一是政策支持OLED产业发展,中小尺寸OLED的经验积累可以助力新一阶段OLED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二是国内众多主流品牌终端公司及超大规模的消费电子市场也将为中尺寸OLED产业的发展提供机会。
记者注意到,今年,工信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面向新型智能终端、商显等领域,推动AMOLED、Micro-LED、3D显示、激光显示等扩大应用,支持液晶面板、电子纸等加快无纸化替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