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再度强化融券监管!
1月28日,据证监会官网消息,证监会经充分论证评估,进一步优化了融券机制。具体包括:一是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
因涉及系统调整等因素,第一项措施自1月29日起实施,第二项措施自3月18日起实施。
受访人士认为,这两项措施本质上都是抑制融券交易进而加速市场信心恢复的举措。第一项措施是从融券券源数量上加以限制,第二项措施则是通过拉长交易流转环节来达到抑制效果。经过此次改动之后,融券多空策略由T+0只能变成了T+1,这对量化多空策略影响较大,此策略往往捕捉不同标的之间价格偏离过大的交易机会。
加强融券业务监管
在证监会发布相关公告后,沪深交易所也分别发布通知,决定暂停战略投资者在承诺的持有期限内出借获配股票,通知实施前尚未了结的出借合约到期不得展期,通知自1月29日起施行。
此外,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通知显示,暂停执行《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转融通业务规则(试行)(2023年6月修订)》第三十八条和第三十九条涉及转融券约定申报实时处理的有关规定,当日以约定申报方式借入的证券,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一交易日可用。科创板做市借券业务参照上述安排执行。上述通知自3月18日起施行。
那么,究竟为何要加强这类监管?
“截至目前,融资余额1.53万亿元,而融券余额只有区区700亿元,占比不足5%。在这样一边倒的趋势面前,还要进一步收紧融券规模,说明两个问题。”左剑明分析表示,具体来看:
一是限制套利交易行为,融券交易多数不会用作裸卖空,往往与其他限售股匹配操作,或者实现变相T+0交易。这说明监管层发现有制度漏洞,及时堵上。
二是股市运行偏弱,新增资金迟迟不见入场迹象的情况下,每年还要应对新股发行、产业资本减持等“跑冒滴漏”。在这种局面下,管理层只能通过调节股票供需关系,希望天平两端不要失衡。
事实上,进一步优化两融制度的举措此前已有落地。去年10月,证监会发布通知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并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新规实施以来,战略投资者出借余额降幅近四成,取得良好效果。
据证监会介绍,在总结前期优化融券机制安排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此次证监会优化融券机制,主要体现以下监管意图:突出公平合理,降低融券效率,制约机构在信息、工具运用方面的优势,给各类投资者更充足的时间消化市场信息,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秩序;突出从严监管,阶段性限制所有限售股出借,进一步加强对限售股融券监管,同时,坚决打击借融券之名行绕道减持、套现之实的违法违规行为。
规范市场运行秩序
那么,融券业务监管再度强化,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优化融券机制,目的是降低部分投机套利现象,规范市场运行秩序,营造出一个公平合理的交易环境。”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具体来看,郭施亮分析称,优化融券机制主要强调两点。第一点是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且自1月29日起实施,不给部分限售股提前出借变相变现的机会;第二点是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并从3月18日起实施。
“不过,融券做空从T+0变成T+1并没有与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同步实施,或与升级交易系统,提供一个缓冲期有关。”郭施亮表示,两项措施将会打击限售期借道转融通渠道变相减持现象,同时通过融券T+0锁定利润的套利行为也将受到规范。
“这两项措施本质上都是抑制融券交易进而加速市场信心恢复的举措。”小郁资产总经理左剑明向记者表示,第一项措施是从融券券源数量上加以限制,第二项措施则是通过拉长交易流转环节来达到抑制效果。
在左剑明看来,受第一项措施影响较大的主体是大宗/定增套利策略和个股战略投资者。前者通过同时建立某一特定股票的多头和空头头寸获取收益,由于单一个股券源可能出现急剧减少,从而导致策略可实施空间大打折扣。后者由于无法通过转融通的方式达到股票一上市就进行变相减持,使得股票刚上市时会存在相对偏多的筹码格局,但投资者也应警惕由此可能产生的股价泡沫。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两项新措施将不仅限制融券的券源,也会限制融券操作的执行效率,都会减少融券业务对市场的冲击性。同时,无论是融券业务的规模还是频率,都会因此大大下降,保证了市场行情涨大于跌的空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限制融券可以减弱市场走弱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但这也限制了市场对风险的释放能力,或许在另外的角度上也可能不利于投资者。
对量化多空策略冲击大
整体来看,新规对市场的利好作用不言而喻。但多名私募人士也指出,融券多空策略由T+0变成了T+1,对量化私募冲击或最大,先是要多付一两天券息,理论上要增加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融券多空高频策略将被极大地限制。
“融券不能实时卖出,融券多空策略由T+0只能变成了T+1。这对量化多空策略影响较大,此策略往往捕捉不同标的之间价格偏离过大的交易机会。”左剑明表示。
左剑明分析道,经过此次改动之后,一方面,空头头寸的建立需要更长时间,导致交易窗口变短,如原本可能存在连续两个交易日的交易窗口,在新规下只有第二交易日可进行交易。另一方面,券源就位时间变长的同时使用成本并未相应缩减,这意味着要增加成本。
郭施亮认为,融券做空从T+0变成T+1将会影响部分量化策略,也会打击市场部分投机行为,有利于规范市场正常运行秩序。
不过,有量化私募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新政策对其影响不大。“之前我们做过500ETF的融券,用来做创业板的对冲,那时建仓主要是因为对冲成本甚至一度比股指对冲还要划算。目前我们没有个股的融券业务。之前我们在海外有过相关策略,但实盘效果较差,因为个股融券比较难回溯,我们也并未把这项业务作为发展重点,再加上近期融券引起争议,暂时先搁置。”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从T+0变成T+1的确可能对量化私募带来一些挑战,因为他们通常依赖更快的交易周期进行策略执行。同样地,公募量化也可能面临相似的挑战,但具体影响取决于其策略的调整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沈萌则认为,量化交易是依赖于制度,但限制只是限制了量化交易当前策略的实施,但无法限制量化交易本身,其仍可通过调整策略适应新的机制。
记者:陆怡雯
编辑:陈偲
责任编辑: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