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金融业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金融机构要全面落实好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38条具体政策要求,科学分析和研判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发展新形势,探索有效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现的路径,不断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全面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对普惠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求,踔厉奋发、勇攀高峰,努力实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新愿景。
周延礼指出,长期以来,在国家的普惠金融经济政策引导下,我国保险业始终注重金融服务的普惠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金融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推动普惠金融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持续调整已有的金融保险业务结构,把普惠金融作为绿色金融保险产品创新的抓手、助力防范保险行业经营风险的工具、服务城乡居民绿色低碳生活的需要,探索出了适合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的新路径。
“保险业要坚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尽快实现从供给到需求全方位地参与了普惠金融的绿色经济发展。”周延礼介绍说,从宏观保险视角看,广义的普惠金融的绿色保险,是指在适应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提供的一种保险制度安排。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就是其中的重要产品,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周延礼进一步介绍称,国家政策支持撬动普惠金融市场需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为绿色保险的代表性险种,在我国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国家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发展,以及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近些年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较快发展。截至2022年,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服务企业数量、保费收入及提供的风险保障金额较2013年增长了5倍多。目前,全国基本都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覆盖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电力、医药、印染等多个高环境风险行业。
与此同时,普惠金融的绿色责任保险体系不断完善,新型绿色保险覆盖行业范围扩大。在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同时大力发展其他种类绿色保险产品。第一、绿色责任保险险种体系得以不断完善,部分机构创新发展了包括绿色企业社会责任险、绿色产品责任险、绿色环境责任险等在内的绿色责任系列保险业务。第二、新型创新绿色保险产品相继开发并投入市场,为高科技、新能源等绿色装备产品提供风险保障。第三、绿色保险险种覆盖农业、新能源、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等多个领域。在农业领域,推出涉及蜜橘、橡胶等多种作物的天气指数保险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创新生猪养殖保险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在新能源领域,指数保险覆盖了光伏和风力发电行业,光伏组建效能保证保险和光伏电站综合运营保险进一步为光伏电站运营提供保障。第四、普惠金融立足当下绿色发展的新形势,保险业开发了绿色企业社会责任险、绿色消费责任险等、绿色建筑保险、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绿色发展”保证保险等新险种,推动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作用愈发明显。
目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趋势日益显著,金融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保险回归本源。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业的生态格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和重构。保险机构通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遥感卫星、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迭代性地应用于保险产品和服务,已逐步实现保险与科技的相互交汇紧密结合。绿色保险依靠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其风险保障作用。保险公司长期与国内外顶尖专业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打造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的保险立体服务体系,形成基于遥感技术的“按图承保”“按图理赔”新模式,提升了财产险全流程风险管理能力。保险经纪公司运用第三方科技监测平台车辆运行数据,配合地方政府部门探索基于驾驶行为与车辆使用情况进行定价的特色车队产品方案,切实服务于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战略。
当下,普惠金融助力保险业积极引领绿色消费,各地纷纷探索“保险+消费”绿色发展新模式。绿色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推动消费模式转型,引导公众转向绿色消费,对于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保险业通过为特定绿色产品服务提供保险保障,激发公众的绿色消费积极性。如在鼓励绿色出行方面,多家保险机构提供承保与定点服务,鼓励公众选择绿色出行。在绿色药品使用方面,大型国有保险机构在广州推出“创新型药品置换责任保险”,为居民在服务期内提供过期药品优惠置换服务,引导民众回收过期药品,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习惯。
周延礼长期关注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服务。他建议,国家要大力推进和支持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推动中小银行机构、保险机构、在线金融服务机构和数字金融、数字保险服务等健康发展。认真总结过去的工作成果,引导普惠金融向县域和乡镇小微企业延伸网点和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促进中小微企业利用多种方式直接融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监管制度,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分散风险和补偿损失需求的保险产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营造企业良好的融资环境。金融监管要实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我国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