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佳雯北京报道
近日,流感蔓延,儿科门诊爆满,常有公众反映患儿看病难、反复感染发病。
2023年12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的相关情况。
据国家卫健委介绍,监测表明,目前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都有相应的成熟治疗手段,未发现新病毒或细菌导致的新发传染病。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要进一步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推进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应开尽开,根据患者数量增开午间、夜间和周末门诊,延长服务时间,扩充住院床位,不断优化挂号、检查、缴费等就诊流程,方便群众就医。
要做好分级诊疗,畅通转诊渠道,跨科跨院调剂人员,保障医用物资供应,推广互联网医疗,最大限度提高接诊能力。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中西医结合,针对冬季呼吸道常见病,普及中医药防治疾病知识,提升防治效果。
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南北方气候差异大,饮食习惯也不同,对儿童患者进行中医药辨证治疗过程中有何差异或特点?”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杨京华回应,南方地区与北方有不同的气候特点,比如广东,现在气温还比较高,但是早晚凉,所以南方如广东地区的这些孩子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多数是以风热证为主。
一般来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分风热和风寒两种,在南方地区是以风热为主要的证候特点。同时也会夹杂一些湿邪或者说是寒邪,出现夹湿的时候孩子会出现胃口不好,甚至呕吐和腹泻这种湿邪阻碍脾胃运化的症状。如果兼有寒邪的,也可能外寒和里热的症状同时出现,外寒往往孩子表现为高热恶寒有明显怕冷的症状,鼻塞、流清涕、打喷涕,但同时伴有咽痛、嘴唇红、大便干燥、小便黄短这种里热的症状,外寒与里热的症状同时出现。这种证候往往可能孩子全身的症状会比较突出,退热比较难退。
第二,小孩有“三不足两有余”的特点,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孩子的脏腑功能都是不够的,尤其突出的是肺、脾、肾三脏功能的不足,但同时又有心、肝有余的特点。所以他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等表现、夹痰就是因为肺脏的功能受损,导致咳嗽、咯痰的表现。夹滞就是孩子感冒以后,容易出现消化道功能不好的一些症状,出现脾胃运化功能不好,胃口不好、舌苔厚腻、口气臭秽这些表现。夹惊也会看到个别的孩子在发热的时候,会突然间发生神昏抽搐,这就是儿童感冒的一些特点。
但是在南方地区还容易出现夹湿的特点,湿邪如果侵犯人体的肌表,我们会觉得身体很困重、头重这种症状,更多的孩子因为湿邪侵犯人体的脾胃,会导致呕吐、腹泻、舌苔厚腻的表现,所以夹湿也是南方地区孩子感冒以后比较突出的特点。
第三,南方的孩子相对来说脾胃功能是更弱的,所以在感受邪气以后,我们在用药的时候要特别呵护孩子的脾胃功能,注意不要用太过苦寒的药物,也不要摄入太多寒性的食物,比如生冷的水果、冰冻的饮料。因为进食这些食物,或者过用苦寒的药物,会导致孩子的阳气受损,从而出现疾病的加重或者迁延。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儿科建设的通知》,统筹推进中医儿科医疗资源扩容和分层分级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邢超说,目前全国三级公立中医院中有93%设置了儿科,二级公立医院中有73%设置了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