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黄金市场火热。近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活跃合约盘中价格一度突破480元一克,创2008年以来新高。同时,国内实物黄金足金零售价突破600元一克。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国内金价上升主要受投资需求影响,金融产品近年来净值波动较大等因素,导致黄金配置需求增强;业内人士预计,在当前主导金价的主要因素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未来金价或将呈现区间震荡格局。不过,投资者亦应警惕风险,利空因素并未逐渐减弱,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或会影响金价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黄金协会近日公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底,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共计35664.5吨,7月净购金量达55吨,央行购金热度较高,2023年上半年,全球央行购金需求达到创纪录的387吨。业内人士表示,全球范围内央行对黄金储备需求的增长已经持续数年,且短期内仍将维持高位。未来,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全球经济形势等因素变化,有可能导致央行增持黄金储备格局转变。
金价或区间震荡
一位北京地区股份行支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黄金热度偏高,国内价格一直在上涨,购买的客户人数也较往年多。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告诉记者:“国内金价目前处于高位且热度较高,从原因看,一是国际金价坚挺影响,目前处于接近20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二是国内资金涌入导致金价大幅升水。目前国内股市行情较不理想,存款利率下降,房产投资时代已过,资金出口减少,黄金成为一个投资方向,但不排除炒作投机因素影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从趋势看,国内黄金价格预计将维持区间震荡。一方面,欧美面临顽固通胀,政策紧缩可能超预期,实际利率维持高位势必削弱黄金持有吸引力;同时,美国利率维持高位,美欧基本面分化,相对强势的美元也对黄金计价构成压力。另一方面,目前海外地缘冲突持续,欧美激进紧缩政策效果后遗症逐步显现,经济发展趋缓。近期数据显示,欧洲经济陷入“滞胀”风险上升;欧美主要央行逐步进入加息尾声,市场开始预期明年降息;中国消费需求超预期及近年来央行购金积极,增强了黄金需求韧性。这些因素对黄金仍有一定支撑。在没有更大风险事件催化下,预计黄金价格将呈现区间震荡走势。
国家高级黄金分析师邱菡仪告诉记者:“黄金兼具商品和金融属性,在历史上曾经承担过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角色,至今也仍然是全球央行重要的储备资产之一,所以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既包括宏观因素也包括供需格局,短期内,黄金投资需求往往成为主导短期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全球央行的持续买入成为支撑金价的一个主要力量,甚至推动金价走出了与美元同时上涨的非常规走势,而且持续了较长时间。当然,这也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可以预见,在当前主导金价的主要因素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金价仍将获得央行储备需求和投资者投资需求的有力支撑,继续维持高位震荡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赵庆明提醒投资者,从国际来看,美联储缩表仍会进行,年底前美联储仍可能会加息,美联储货币政策继续处于紧缩状态;欧洲的经济情况与美国类似;日本目前是宽松货币政策,但负利率不可持续,目前面临货币政策转向。如果欧美及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调整趋紧,金价未来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概率较大。目前,国内外金价已经倒挂,大幅升水。投资者应警惕风险,莫被套牢。
赵庆明告诉记者:“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黄金和美元之间的关系开始由市场来决定。20世纪80年代初,黄金价格达到850美元/盎司以上,此后随着美联储采取紧缩政策,金价大幅下跌,到2000年时,金价一度跌到250美元/盎司。整体上看,金价涨涨跌跌是常态,不会一直跌,也不会一直涨。而目前,黄金价格处于高位,综合金价历史来看,泡沫或较为严重,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而一旦转入调整,下跌幅度恐怕不会小。”
邱菡仪也表示,相对于其他大宗商品,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更为复杂,周期也更难以预测。在任何时点,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都可以说是多空交织、相互影响。近几年来,由于多重因素影响,促使黄金的储备需求和投资需求持续增加,推动黄金价格突破历史高点后,持续高位震荡。这并不意味着利空因素的完全消失或者逐渐减弱。未来国际政治形势,特别是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都有可能触发市场主导因素的转换,并进一步改变价格影响因素的强弱对比。例如,美国加息周期的结束,对于不同货币间的息差交易,包括债券市场都有可能产生影响,改变市场参与者的交易逻辑和结构。
央行购买热度高
世界黄金协会9月发文表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底,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共计35664.5吨。继6月全球央行恢复净购金态势后,最新数据显示,7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继续增加。据各央行公开数据显示,7月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55吨。2023年上半年,全球央行购金需求达到创纪录的387吨。
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中国人民银行7月增持黄金23吨,巩固了年初以来最大官方买家的地位(126吨)。自去年11月开始定期公布购金量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累计净购入黄金188吨,官方黄金储备总量增至2136吨(占总储备的4%)。波兰国家银行(NBP)紧随其后,7月增持22吨,官方黄金储备总量增至299吨。
邱菡仪告诉记者:“在信用货币体系出现格局变化,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全球央行选择黄金作为信用货币储备的补充,既符合黄金的特点,也满足央行储备的要求。在黄金仍然具有世界货币属性的前提下,央行黄金储备增加的趋势仍将持续。”
邱菡仪表示:“当前阶段,受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及信用货币格局变化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央行对黄金储备需求的增长已经持续数年,且短期内仍将维持高位。未来,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拐点(加息周期结束),或者是信用货币体系调整告一段落,以及全球经济形势变化,都有可能成为央行增持黄金储备以及市场黄金投资需求格局转变的触发点。”
赵庆明表示,我国央行购买黄金主要是调整资产配置,官方储备包括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SDR)、在国际货币基金(IMF)的储备头寸等,在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德国,外汇储备较少而黄金储备较多,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黄金储备占比也比中国高。从外汇储备结构上说,我国是外汇储备占比偏高,而黄金储备占比偏低,故而近年来在调整储备结构。
赵庆明告诉记者,过去一段时间,中国购金在全球占比较高。2000年到2008年,很多国家央行大量出售黄金,尤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与俄罗斯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净买入者。未来央行对于黄金买卖的态度,主要会依据黄金持有成本,及竞争性资产收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