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的创健医疗,宣布完成超2亿元B轮融资,由L Catterton以及中信里昂资本联合领投。而这家公司是全球知名品牌LV母公司LVMH旗下的私募基金,专注于消费品牌投资。这也是L Catterton成立人民币基金后,首次传出对中国重组胶原蛋白领域投资的消息。
无独有偶,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的领航者江苏江山聚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由千骥资本领投、德国特种化学品公司赢创通过其风险投资部门跟投的B轮融资。
玻尿酸到肉毒素再到如今的重组胶原蛋白,医美的下一个风口或许将来到重组胶原蛋白市场。
重组胶原蛋白风口
得益于抗衰老市场的持续扩大及合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重组胶原蛋白正逐步成为抗衰界的顶流并被推至风口。
据统计,2016年至2021年全球以及中国重组蛋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球重组蛋白市场规模为124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4.81%,2021年中国重组蛋白市场规模为176亿元,较上年增长21.38%。
庞大的市场潜力让一众资本对重组胶原蛋白趋之若鹜。
目前重组胶原蛋白可分为三类。一是重组人胶原蛋白,二是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三是重组类胶原蛋白。其中,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成为国内厂商主要布局类型。
按生产方式的不同,胶原蛋白的类型也各有不同,一般分为动物源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前者源自动物组织提取,后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得来。由于动物源胶原蛋白因其病毒隐患、异体排斥等问题,重组胶原蛋白被认为是化妆品中抗衰成分的最佳解决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重组胶原蛋白已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但目前市面上所谓的重组胶原蛋白多为单链结构的“李鬼”,真正意义上与人体完全一致的三螺旋结构的重组胶原蛋白在技术上难度极大。
据专家介绍,透明质酸在爆发之初即实现了高效量产不同,让胶原蛋白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保证其三螺旋的结构一直是产业界极大的困扰。
丸美生物基础研究中心科学家专家郭朝万表示,“透明质酸可以通过筛选出的特定菌株直接分泌提取而来,胶原蛋白需要以细胞为工厂,让细胞按照工程师画出图纸翻译出恰当的肽链,同时要保证胶原蛋白分子独有的三螺旋立体结构,还要蛋白无序的翻译复制过程中不会失活,两者在生产难度上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人体中的胶原蛋白主要为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但单一种类型的胶原蛋白无法真正达到抗衰老的效果,需要将I型加III型胶原蛋白嵌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起到抗衰效果,这种嵌合的胶原蛋白获取难度就又上了一层台阶。
国货医美竞争格局
全球重组蛋白企业长期由国外品牌占据,国产企业市场占有率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占比最多的是美国的R&D公司,市场占有率为17.1%,其次是Pepro Tech,市场占有率为15%,2020年近岸蛋白、义翘神州、百普赛斯3家主要国产厂商已经占据国内市场20.3%的份额。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是由国外品牌在技术上的优势奠定了目前的市场格局。被誉为抗衰三巨头之一的玻色因最初是欧莱雅集团自主研发化妆品原料,麦角硫因最早则由雅诗兰黛所使用,现已广泛用于该集团旗下雅诗兰黛、倩碧、海蓝之谜等品牌当中。
然而这一局面有望随着“重组胶原蛋白”这一中国成分的崛起而改变。
华熙生物在近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公司目前有7-8种在研胶原蛋白,已经实现大分子的重组胶原蛋白制备,并于8月份完成了重组Ⅲ型人源胶原蛋白原料产品的上市,该产品具有修复、促伤口愈合及促胶原再生等功效。下一步将会稳步推进自产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原料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胶原蛋白的头部企业巨子生物也已经上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按零售额计,从2019年起,巨子生物连续三年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也是2021年中国第二大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零售额为人民币60亿元)。
进入2023年,创健医疗正式对外发布了XVII型重组胶原蛋白。该原料属于跨膜类胶原蛋白,具有预防毛囊老化,挽救皮肤衰老的功效,未来会助力公司进军防脱、去白发、植发修复等重要的增量市场。
丸美股份(603983)也发布了首款重组胶原蛋白「械字号」产品“医用重组胶原蛋白贴敷料”和“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液体敷料”。据了解,丸美未来10年将投入超亿元持续展开深入研究。2026年丸美生物将推出重组胶原蛋白水光针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028年将推出重组胶原蛋白填充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030年将推出重组胶原蛋白人工角膜和人工关节;2032年将推出第一款重组胶原蛋白3D打印的人体器官。
东吴证券(601555)首席分析师吴劲草表示,近年来功能性护肤品产业格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产品牌通过主打成分击败海外品牌成为行业头部企业的例子并不少见,国内企业也完全有可能通过重组胶原蛋白在抗衰领域的国际舞台上一展拳脚。
从国货美妆品牌的激烈竞争中不难看出,能否在重组胶原蛋白的风口占据优势位置,是未来医美市场发展的关键环节。